◇◇新语丝(www.xys.org)(xys.dxiong.com)(xys.freedns.us)(xys-reader.org)◇◇

  我所知道的张江

  gochinabio

  最早张江是以生物技术园区命名的。92南巡讲话后,上海开放成为必然,上
海开放的标志是浦东,浦东划分为几个功能区域,如陆家嘴金融、金桥外贸,张
江成为生物技术园区,吸引专项投资,也唤起众多期望靠生物技术吃饭的人(如
本人)的梦想。

  那时上海人有个说法,高技术就是IT\ BT。IT 咱玩不过北京,上海占全国
生物研究力量的60%,觉得理所应当在BT 做大哥。90年代,除了正统药物外资企
业外,有一些内资企业在张江。刘新垣老先生的华新生物是我国最早的基因工程
企业,曾经有豪言:30升的罐、30个人、一年产30亿。后来我记得有张江生物、
万兴、三维等。大家有一个最大的特点是:圈一块地、建一个GMP车间。总的结
果是花了不少钱,不挣钱。大家都有相同的品种。

  本人认为张江可以作为中国生物技术的发展史的写照。90年代上海生物技术
的故事我记得有典型的两件:复旦与温州个体老板有个复旦温州生物,我未见过
这个老板,只知道这个老板后来投不起了,到处找下家。人民日报有个记者写了
篇文章,大意是生物技术太狠了,弄得我们个体老板5年投了5000万,现在连为
上临床请专家开会的钱都没了。另一个是联合基因,上千个专利,可能是中国生
物技术历史上最大的投资,感觉充满豪情。

  结果不用多说了。有着中科院生命院、复旦、二军大等单位的上海,目前仍
然在全国生命科学研究领域处于领先地位,问题是那么多钱花了,十多年过去了,
成堆的海龟,上海、张江的生物技术产业现状就像温州的个体老板:可怜死了。

  全国的生物技术产业又会好到那里去呢?

  如果把生物技术药物研发,作为中国药物研发的的一部分,只是冠名高科技、
现代科学(花钱多)在中国药物市场晃悠,你会发现答案。为什么海、张江以及
中国生物技术产业现状都可怜死了?因为她归SFDA管,不是FDA。

  在一个市场里一年有一万个新药、平均1-3百万一个新药,临床疗效号称完
美,市场销售靠手段的市场里。那些花1-2千万做一个生物技术新药,市场只能
是几万个药物中间的一个,那些投生物技术的人简直就是傻子,从事生物技术新
药研发的人,本人是其中一个,是“白痴”。海龟、海龟归成白痴。

  哪一天中国新药的临床数据真实了,中国新药能否被批,以真实临床数据为
准则(统计学意义),再来谈生物技术药物产业。

  不知张江、上海和中国何时能等到那一天。

(XYS20070924)

◇◇新语丝(www.xys.org)(xys.dxiong.com)(xys.freedns.us)(xys-reader.org)◇◇